——訪湖南省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知識產權局局長曾遙
截至今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共提交發明專利申請4980件,較2018年同期增長233.33%;發明專利授權506件,較2018年同期增長101.59%;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59件,同比增長32.5%;有效注冊商標超2.58萬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達2.3億元;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5個、地理標志商標11件,地理標志年產值近35.7億元……
數據亮眼,成效顯著。近年來,常德市圍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服務等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取得了哪些實際成效?近日,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知識產權局局長曾遙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問:《常德市知識產權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全市知識產權總體目標和要求,到2021年全市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在2018年基礎上翻一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要求,常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常德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七一”工作法。“四”即“四找”:針對全市知識產權現狀,集思廣益,找問題、找原因、找辦法、找出路。“七”即“七抓”:抓政策、抓隊伍、抓培訓、抓服務、抓考核、抓示范、抓創新。“一”即“一挖掘”:針對知識產權短板,深入園區、企業、學校,開展發明專利集中挖掘行動。
為充分挖掘規模以上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潛力,常德市深入開展規模以上企業發明專利“破零”行動,對“零”專利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指導;開展“一企一策一方案”行動,市縣兩級分別重點關注200家、1000家企業,指導其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發展規劃,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進園區、進企業、進校園“三進”活動,宣講知識產權政策……
在地理標志方面,常德市深入挖掘、培育地理標志,著力打造區域農業特色品牌。兩年來,常德市申請注冊了“津市茶油”“臨澧黃花魚”“常德香米”“常德米粉”4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截至目前,常德市已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5個,地理標志商標11件,涉及糧油、果蔬、茶葉、家禽、家畜、水產品等多個品類。
問:面對創新主體不斷高漲的知識產權創造積極性,常德市如何幫助當地創新主體將“知本”變為“資本”,為其提供更好的知識產權服務的?
答:常德市創新質押融資新模式,搭建知識產權銀企對接平臺,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出臺質押融資評估費補貼政策,減輕企業質押融資成本;采用無擔保公司介入,由銀行直接為科創型企業辦理專利質押貸款;打破原有統籌工作模式,由常德市各區縣(市)相關單位開展進園區、進企業一對一服務,為企業開辟質押融資綠色通道。兩年來,常德共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77筆,融資金額達3.69億元。
此外,常德市持續培育高質量發展的市場主體,推進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推動知識產權強縣建設,強化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培育。兩年來,常德市完成知識產權貫標企業達38家,培育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13家,培育省級知識產權示范試點學校6所,9個區縣(市)已有6個入選省級“知識產權建設強縣”。
常德市推進商標業務一窗通辦,優化辦事流程。兩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常德商標受理窗口已受理商標業務701件,接待咨詢3930人次。
常德市還在常德高新區、常德經開區兩個國家級重點園區及臨澧、津市兩個省級產業園區設立湖南省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分中心,為企業、創新團隊提供“一站式”綜合知識產權服務。
問: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常德市是如何協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
答:常德市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兩法銜接”機制,聯合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加大對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以農產品、食品、醫療等民生領域為重點,以流通環節的大型超市、大型商場和商品集散地等為重點目標,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兩年來,常德共處理知識產權案件466件,其中1件案例入選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件。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