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3月1日正式實施——
推行保護嚴舉措 打造保護新高地
3月1日,作為上海市首部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性地方法規,《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涵蓋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其中“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力度,對情節嚴重的故意侵權行為,依法判令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加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力度,嚴格追究刑事責任”等舉措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讓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了落腳點。
“《條例》的頒布實施是上海市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科創中心、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化的戰略選擇,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表示。
強化保護 有章可循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大保護力度、提升保護效率是關鍵。為此,《條例》聚焦‘嚴保護’和‘快保護’,明確了一系列針對性要求。”芮文彪介紹。
在“嚴保護”層面,《條例》不僅明確了要加大侵權賠償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力度,還提出要建立健全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制度,落實版權重點監管工作,對知識產權侵權集中和易發風險區域加強監督檢查等舉措。
在“快保護”層面,《條例》明確,完善知識產權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建立區域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依托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機構開展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登記、快速確權、快速監測預警、快速維權和檢索查詢等相關服務;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落實案件繁簡分流改革要求,對知識產權案件實行集中快速審理;推動行政調解和司法確認有效銜接,建立知識產權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等。
為發揮立法引領作用,《條例》明確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內容,進一步壓實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屬地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突出和鞏固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舉措和成果。《條例》明確提出按照國家要求,在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機制和糾紛處理、涉外維權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持浦東新區建設知識產權示范城區,率先探索建立知識產權統一管理和執法的體制。同時,《條例》聚焦知識產權制度創新,在管理引導、專利快速審查、評議和預警、對外轉讓審查、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系統性的制度設計和要求。
推進落實 久久為功
“十三五”以來,上海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治理能力顯著增強、保護環境顯著優化,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基本建成。未來,上海將如何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工作走深走實?
《條例》強化了知識產權工作職能,明確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領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功能,組織、指導和監督本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同時,明確了知識產權、版權、農業農村、林業等知識產權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發展改革、國資監管等部門的配合職責,以及市、區市場監督、文化旅游部門的綜合執法職責。
“圍繞《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我們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聯席會議作用,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加強系統推進。”芮文彪表示,近期,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將重點結合本市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和面向2035年的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編制工作,進一步將《條例》有關要求落細落實,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制度支撐。
按照《條例》要求,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將深化機制創新探索。在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機制和糾紛處理、涉外維權等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推動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銜接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強化長三角等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
“明年,我們將加快籌建中國(上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動構建覆蓋全市范圍和更多產業領域的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門式’公共服務平臺。同時,將加快研究推進統一的知識產權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芮文彪說。
芮文彪表示,相信隨著《條例》的深入落實,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將有效提升,從而帶動公眾進一步筑牢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加快將上海打造成為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原文標題:上海:推行保護嚴舉措 打造保護新高地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