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委員會對外發布《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狀況藍皮書》(下稱藍皮書),從跨境電商的市場發展狀況、知識產權保護、產業鏈構成、商業模式等進行了詳細分析。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傳統中醫藥行業正借助跨境電商獲得全新發展機遇,不少企業開始借助跨境電商平臺“走出去”,特別是國粹中醫藥,在中醫藥走出去、國際化遇到困境的當前,借助跨境電商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根據藍皮書,目前我國中藥出口主要以東南亞等為主,發達國家對中藥成品進口要求極為嚴苛,所以大多中藥不能以藥品的形式銷售,主要以提取物為主。目前,海外中藥的消費人群以華人華僑為主,這部分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在歐美澳等地區約5%的人群會嘗試中醫藥治療方法,僅在澳大利亞,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次接受中醫診療。這表明,隨著中醫“治未病”的觀念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中醫藥在海外也越來越受歡迎和認可,中醫藥通過跨境電商形式走出去,將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中醫藥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政策支持的規格和力度也持續提高。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多省、市、自治區由主要領導掛帥付諸行動,在政策紅利的不斷加碼下,我國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正處于歷史上最佳發展機遇期。根據天地云圖藥材大數據顯示,2015至2019年是國內中藥材行業新舊格局的交替期,產業優勝劣汰加劇。到2019年,行業生產過熱勢頭得到遏制,中藥原料質量和工業企業整體盈利水平有所提高,這表明中藥產業鏈不斷優化,正在向著健康、可持續的現代化方向邁進。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5月中國中藥材出口數量為5.37萬余噸,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02噸,增幅為15.5%。
不過,藍皮書同時指出,現在市場上缺乏真正面向全球、品種全、有品質保障的中醫藥跨境電商及中醫藥服務平臺,目前在eBay、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平臺上只有零星的中藥產品,大多為個體經營,品質難以保障,銷售價格也極為高昂。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是包括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委員會所成立的兩大職責之一,即帶領醫藥連鎖,抱團出海,讓優質的中國品牌醫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