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質不同。審計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
2、方法體系不同。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
3、產生的前提不同。審計是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
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就是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又稱為股東權益。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一種收獲。利潤就是收入(包括利得)減去費用(包括損失)之后的凈額。收入-費用+利得-損失=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