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力不可小覷,知識產權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當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創新,已成為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信息的開放共享也讓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更多的挑戰,原創作品從版權登記到訴訟維權都面臨各種難題,各方參與者都深受其害,尤其是作者等內容生產商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缺少相應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創作積極性備受打擊。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整體盜版損失規模為58.3億元,網絡文學的盜版損失占同期市場規模的58.3%,遠高于數字音樂的5.9%和網絡視頻的14.3%。
區塊鏈的出現,恰好可以低本高效地解決這些難題,區塊鏈的優勢之一就是加密存證,能很好地保障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內容不被篡改,幫助用戶在第一時間快速獲得權屬證明,天然適用于知識產權保護。
把區塊鏈運用到知識產權領域,已經越來越受到司法的認可,最高法從2018年至今連續頒發多條政策,認可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知識產權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等難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北京市印發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發展主要指標,并重點提及用區塊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率、能力和精準度。
司法的大力認可和政策的相繼出臺,讓區塊鏈越來越被法院和大眾認可,也就是說,后續如果出現版權糾紛,用戶只需將原創底稿和區塊鏈存證信息展示出來,即可自證“清白”。
據科技日報報道,騰訊云區塊鏈產品總監秦青表示,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從事這方面的技術開發和服務,秦青分析稱,版權保護的難點是版權作品的內容與版權確權,“授權交易等流程的割裂,數據資產易復制難確權導致侵權容易而維權成本極高”。
因此,在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確權和保護流程的同時,如何發揮區塊鏈技術在隱私保護、鏈上數據安全方面的技術優勢,成為了技術應用的關鍵之一,對于區塊鏈在版權方面的應用,歐科云鏈集團創始人徐明星認為將強化“全鏈條”保護,從源頭解決原創者維權難,快速有效保護原創權益,打通版權信息孤島,促進數字內容行業良性發展。
他還直言,區塊鏈技術與版權產業融合,一方面可以使創意者的版權得到驗證、追蹤,難以偽造、變更,便于版權保護和交易;另一方面在于,通過技術實現的信息驗證、溯源,有效建立了全新的信任機制,促使整個創作、發布、交易環節公開透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