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近期,我省下發《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我省提出到2025年,科技創新引領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優勢特色產業創新能力和國內影響力顯著提升,區域創新格局趨于完善,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加快邁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并向更高水平邁進。
構建“一核十城多鏈”創新區域布局
我省提出“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目標:
科技創新區域體系不斷優化。構建“一核十城多鏈”的協同創新區域布局;推進已建六大科創城發展,擴大范圍建設十大科創新城(在統籌推進六大科創城建設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重點建設吉安光電、九江-撫州數字經濟、景德鎮-萍鄉陶瓷新材料、新余-宜春鋰電新能源四大科創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形成多條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鏈。
自主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實現大幅提升,基礎研究取得重要性進展,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規模,在本土院士培養、外省院士引進,以及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引進與培育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能升級。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啟動建設省實驗室,重點建設省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加快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整合建設。
引領產業發展能力明顯提升。重點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力爭在獨角獸(潛在、種子)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上取得新成績。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質增效。建成集科技成果展示、對接、交易、服務、咨詢“五位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技術市場平臺。產學研用加速融合。知識產權成果的創造運用保護持續強化,發明專利量質齊升。
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2萬家
我省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主體能力,著力培育高成長性企業。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領域,強化資本市場對接,將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發展成以獨角獸(潛在、種子)、瞪羚(潛在)企業為代表的高成長性企業。到2025年,力爭培育獨角獸(潛在、種子)企業20家以上。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高新技術企業設立研發準備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內生動力。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到2025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落實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優惠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1.2萬家。
提升國有企業創新水平。推進企業強強聯合,打造一批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充分發揮集團的產業引領帶動作用。建立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壯大機制,強化服務保障機制,提升先進制造水平,提升綠色智慧生產能力,做優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發揮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任務。
加快井岡山國家農高區升建
加快井岡山國家農高區升建。圍繞南方紅壤丘陵綜合高效開發主題和綠色食品主導產業,按照“一城三區”整體空間布局,加快井岡山農高區“一心、五園、三基地”建設進程,高標準升級建設井岡山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積極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優勢創新創業資源和要素向農高區集聚,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創新高地。
促進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發展。圍繞主要農業功能類型區和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進一步優化園區建設布局,到“十四五”末,全省農業科技園區數量達11家左右。創新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評價考核體系,建立動態管理、優獎劣汰機制。依托園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引進和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提升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度,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催生現代農業發展新業態。提升創新創業服務能力,集成科技、信息、資本、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成果示范推廣的主要陣地,培訓高素質農民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