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經開區創新碩果累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9.6%,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045.4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30%;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22%,連續4年保持第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28家,是“十二五”期末的2.8倍。
國家級經開區排名自2016年起躍居全國第四,始終處在第一梯隊。建成全球最大的重組蛋白庫,擁有全球首張用于臨床診斷的致聾基因檢測芯片,一類新藥“羅沙司他”成為首個中國本土孵化和獲批的全球首創原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