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七人的初創團隊到近800人規模的知名企業,基因科技公司安諾優達用9年時間,從小微企業蛻變成“小巨人”。疫情防控期間,該公司完成超過100萬例的環境樣本檢測工作,成為北京科技創新力量突破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中,像安諾優達這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同時也面臨著研發的高投入。
“創業初期的路走得很難,尤其是技術研發階段需要大量投入,一塊錢恨不能掰成兩半用。”安諾優達CEO李志民說,近3年來企業研發投入越來越多,從過去的6%增長到近12%。
近日,北京市發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雙16條”,即《關于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措施》和《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輕裝前行。
“‘雙16條’政策堅持訴求導向、突出系統集成、強化創新突破、力求精準直達。”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說,北京市將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發及成果轉化,對項目設備購置、房租、研發投入等分檔予以支持;通過“揭榜掛帥”和“賽馬”方式,解決企業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鼓勵企業轉化落地高校、科研機構研究成果,對符合要求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全”是北京市此次“雙16條”政策的重要亮點之一。“‘雙16條’貫穿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這一主線,著力打造中小企業活力迸發的良好生態,聚焦創新引領、融資支持、智能化等多個維度,加強普惠式全方位政策支持。”王磊表示。
首先,覆蓋全行業。新政以“普惠”口徑覆蓋全市各類中小微企業,相關政策措施覆蓋制造、商貿、文旅等各行業。其次,覆蓋全生命周期。貫穿中小企業初創、成長、上市發展全過程,如推動中小企業全面上云用云,支持“專精特新”制造業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升級,對企業上市給予資金獎勵,幫助上市企業對接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再次,覆蓋全產業鏈。政策關注重點行業產業鏈全鏈條發展,鼓勵圍繞產業鏈布局開展并購重組,推動中小企業進入大企業供應鏈、產業鏈等支持政策。
“雙16條”除了送政策,也送服務、送扶持。比如,針對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問題,政策鼓勵銀行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支持,要求大型企業不得以商業匯票等非貨幣資金形式支付拖欠賬款;針對企業用工錯配問題,充分發揮高校作用,精準匹配企業人才需求。
“目前北京市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12家、市級‘小巨人’390家、國家級‘小巨人’257家。”王磊說,這些企業整體表現出“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長、高盈利”特點,北京市將“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培育擺在重要位置,已經初步形成漸進培育、梯度發展的格局體系。
根據計劃,北京市將力爭到“十四五”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