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综合精品99国产_极品人妻videos人妻_麻豆网站_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口爆_国产草莓精品国产av片国产_www.青青草原.com

大通天成

13391522356
全國咨詢服務:8:00-22:00

知識庫> 行業動態> 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一)

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一)

更新時間:2025-05-02 21:36:09     發布時間:2019-12-19 14:11:51     作者:財稅小編-王曉月



摘要:稅務籌劃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合理降低納稅人稅負的經濟行為.企業稅務籌劃作為一項雙向選擇,不僅要求企業依法繳納稅款以及履行稅收義務,而且要求稅務機關嚴格依法治稅.

  一、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籌劃

  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作為期間費用籌劃的基本原則是:在遵循稅法與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加大據實扣除費用的額度,對于有扣除限額的費用應該用夠標準,直到規定的上限。

  (一)設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可提高扣除費用額度

  按規定,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均是以營業收入作為扣除計算標準的,如果將集團公司的銷售部門設立成一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將集團公司產品銷售給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實現對外銷售,這樣就增加了一道營業收入,在整個利益集團的利潤總額并未改變的前提下,費用限額扣除的標準可同時獲得提高。

  【風險提示】

  設立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除了可以獲得節稅收益外,對于擴大整個利益集團產品銷售市場,規范銷售管理均有重要意義,但也會因此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納稅人應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以及產品的具體特點,兼顧成本與效益原則,從長遠利益考慮,決定是否設立獨立納稅單位。

  (二)業務招待費應與會務費、差旅費分別核算

  在核算業務招待費時,企業應將會務費(會議費)、差旅費等項目與業務招待費等嚴格區分,不能將會務費、差旅費等擠入業務招待費,否則對企業將產生不利影響。因為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務費、董事費,只要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均可獲得稅前全額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而憑證不全的會務費和會議費只能算作業務招待費。例如發生會務費時,按照規定應該有詳細的會議簽到簿、召開會議的文件,否則不能證實會議費的真實性,仍然不得稅前扣除。同時,不能故意將業務招待費混入會務費、差旅費中核算,否則屬于逃避繳納稅款。

  (三)業務招待費與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合理轉換

  在核算業務招待費時,企業除了應將會務費(會議費)、差旅費等項目與業務招待費等嚴格區分外,還應當嚴格區分業務招待費和業務宣傳費,并通過二者間的合理轉換進行納稅籌劃。可以考慮將部分業務招待費轉為業務宣傳費,比如,可以將若干次餐飲招待費改為宣傳產品用的贈送禮品。

  二、利用總分機構所處地區稅率的不同進行稅收籌劃

  對于需要在當地預繳企業所得稅的分支機構,其分配的比例按各分支機構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占分支機構該三個因素總和的比例進行計算;當某公司只有一個分支機構時,則本期企業全部應納所得稅額的50%需要在該分支機構繳納;當總機構處在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或西部地區等享受稅收優惠的地區,其分支機構處在不能享受稅收優惠的地區,并且該分支機構沒有收入或收入很少時,總機構的收入本來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但根據匯總納稅管理辦法,幾乎有50%的收入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針對這種情況,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國稅發〔2008〕28號第十條規定,“總機構設立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部門,且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部門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與管理職能部門分開核算的,可將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的部門視同一個分支機構,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部門與管理職能部門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不能分開核算的,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的部門不得視同一個分支機構,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不就地分期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情形還有以下五種:

  1、不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且在當地不繳納增值稅、營業稅的產品售后服務、內部研發、倉儲等企業內部輔助性的二級及以下分支機構,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2、上年度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的,其分支機構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3、新設立的分支機構,設立當年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4、撤銷的分支機構,撤銷當年剩余期限內應分攤的企業所得稅款由總機構繳入中央國庫。

  5、企業在中國境外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所以,可以從二個方面進行考慮:1、當分支機構滿足不就地分期預繳企業所得稅情形的,分支機構不需要預繳企業所得稅,總機構可以充分享受稅收優惠;2、當分支機構不滿足上述在當地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條件時,企業可以將總機構的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的部門視同分支機構,參與分支機構預繳比例的計算;由于該具有獨立生產經營職能的部門與總機構處于同一地區,企業可以最大限度享受到總機構所在地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三、利用公司分立達到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進行稅收籌劃

  1、政策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二十八條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九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所稱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一)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二)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關于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計算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執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9號)第七條規定,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項和第(二)項所稱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按企業全年月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指標。

  第八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待遇,應適用于具備建賬核算自身應納稅所得額條件的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國稅發[2008]30號)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企業,在不具備準確核算應納稅所得額條件前,暫不適用小型微利企業適用稅率。

  關于適用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主體問題,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7月3日下發《關于非居民企業不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650號)。關于非居民企業是否享受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問題,該通知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所得均負有我國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的企業。因此,僅就來源于我國所得負有我國納稅義務的非居民企業,不適用該條規定的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政策。

  另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預繳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51號)第四條明確規定:“納稅年度終了后,主管稅務機關要根據企業當年有關指標,核實企業當年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企業當年有關指標不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但已按本通知第一條規定計算減免所得稅額的,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要補繳按本通知第一條規定計算的減免所得稅額。”

  《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國家運用稅收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體政策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中小企業投資國家鼓勵類項目,除《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所需的進口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中小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按有關規定向省級財稅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出減免稅申請。中小企業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納稅的,可依法申請在三個月內延期繳納。

  2、稅收籌劃分析

  由于小型微利企業沒有終身制,是否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政策,要根據企業當年的實際情況而定。根據以上政策法律依據,小型微利企業要同時符合六個條件:一是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二是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三是從業人數在一定范圍內,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四是資產總額在一定范圍內,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它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五是建賬核算自身應納稅所得額,六十是必須是國內的居民企業。

  因此,符合以上六個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才能享受20%的優惠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政策。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一個企業大大超過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完全可以把該企業進行分立,組成幾個小型微利企業,每個小型微利企業經營某一方面的專業業務,可以減輕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負擔。但要權衡公司分立所花費的各種成本,如注冊費、各種管理費用,與節稅效益及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規劃戰略,慎重決策。

  3、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企業所得稅按月(季)預繳,按年匯算清繳,預繳時并不能預知全年的實際情況,所以要根據上一年的情況是否認定小型微利企業。盡管預繳時是小型微利企業,按20%稅率預繳,但如果利潤多了,或者員工多了,或者資產多了,就不是小型微利企業了,就按25%稅率匯算清繳。反之,如果預繳時不是小型微利企業,按25%稅率預繳,但利潤少了,同時員工少了,資產也少了,匯算清繳時也可以按20%優惠稅率。

  因此,企業要安排好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要超過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職工人數和資產總額的臨界點。

  四、利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臨界點和加速折舊法進行籌劃

  1、政策法律依據

  (1)《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A、房屋、建筑物,為20年;

  B、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C、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D、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E、電子設備,為3年。

  (2)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規定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1號)第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可以知道,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必須是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的固定資產:

  ①一是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

  ②是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

  ③是企業主要或關鍵的固定資產;

  ④確實需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1號)第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九十八條的規定,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必須是以下原因之一:

  ①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

  ②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

  根據國稅發[2009]81號第二條的規定,企業擁有并使用的固定資產符合以上所述兩條原因之一的,可按以下情況分別處理:

  ①企業過去沒有使用過與該項固定資產功能相同或類似的固定資產,但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該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短于《實施條例》規定的計算折舊最低年限的,企業可根據該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國稅發[2009]81號的規定,對該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加速折舊的方法。

  ②企業在原有的固定資產未達到《實施條例》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前,使用功能相同或類似的新固定資產替代舊固定資產的,企業可根據舊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年限和國稅發[2009]81號的規定,對新替代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加速折舊的方法。

  ③對其購置的新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的折舊年限的60%;若為購置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其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實施條例》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舊年限一經確定,一般不得變更。

  2、籌劃分析

  (1)根據稅法有關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企業只要折舊年限大于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就不要進行納稅調整,反之則要進行納稅調整。因此,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期間的企業可以把折舊年限定在高于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可以在以后少繳納稅。

  (2)由于折舊具有抵稅的作用,從應納稅額的現值來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所以采用加速折舊法比直線法能獲得更大的時間價值。采用加速折舊須按規定辦理了加速折舊備案。

  (3)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這樣企業便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此來達到節稅及其他理財目的。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創辦初期且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時,企業可以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入成本,從而獲得節稅的好處。而對一般性企業,即: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3、稅務風險提示

  (1)加速折舊需考慮5年補虧期

  在特殊情況下,企業采取加速折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企業發生虧損只能向以后結轉彌補5個年度,因此,不排除由于加速折舊產生的虧損在以后得不到彌補。相反,如果不使用加速折舊,企業的折舊額反而可以在稅前扣除。

  (2)稅收減免期不宜加速折舊

  在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的情況下,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這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可以遞延繳納稅款。但若企業處于稅收減免優惠期間,加速折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是負的,不僅不能少繳稅,反而會多繳稅。

  五、利用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籌劃

  按照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又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按照這些規定,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策略可歸結為兩個方面:

  (一)是內資企業的稅收籌劃。

  內資企業是設立成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如公司制企業還是設立成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其稅收負擔明顯不同。對于個人投資設立營業機構。若設立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制企業,就會面臨雙重納稅的責任。即:企業在獲利時要繳納一次企業所得稅,在將稅后利潤分配給自然人股東時還要繳納一次個人所得稅,造成雙重征稅。而個人投資設立營業機構時,若設立成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就僅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從而避免了雙重征稅的發生,這顯然會產生稅收籌劃利益;

  (二)外資在中國境內設立營業機構的籌劃

  外資若在中國境內設立為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資企業。就會成為中國的居民納稅人,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企業的境內、境外所得全部在中國納稅;若設立為外國企業的分支機構,就是中國的非居民納稅人,其納稅義務就會不同,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外資在中國設立營業機構也有稅收籌劃的空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如果盈利或虧損,均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潤,應當作為獨立的居民企業單獨繳納企業所得稅。當子公司微利的情況下,子公司可以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使集團公司整體稅負降低,在給母公司分配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可以免稅,則設立子公司對于整個集團公司來說,其稅負為子公司繳納的所得稅和母公司自身負擔的企業所得稅。

  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不形成所得稅的居民企業,其實現的利潤或虧損應當并入總公司,由總公司匯總納稅。如果是微利,總公司就其實現的利潤在繳納所得稅時,不能減少公司的整體稅負,如果是虧損,可抵減總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巨額虧損的情況下,從而達到降低總公司的整體稅負。

  [結論]企業投資設立下屬公司,當下屬公司微利的情況下,企業應選擇設立子公司的組織形式;當下屬公司虧損的情況下,企業應選擇設立分公司的組織形式。綜上所述,在設立企業時,要考慮好各種組織形式的利弊,做好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再決定是設立公司還是合伙企業,是子公司還是分公司。

  六、利用新辦企業減免稅起始時間進行籌劃

  (一)新辦軟件企業的納稅籌劃

  根據《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號)第一條第二款:“我國境內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規定可知:新辦軟件企業的稅收優惠起始時間為自獲利年度開始。

  這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納稅籌劃方法主要有兩點:

  1、盡量推遲獲利年度。方法有:

  (1)加大前期費用;

  (2)推遲確認收入和進行業務分拆;

  (3)將前期盈利項目由關聯企業經營。也就是至少要等到企業獲得資質認證后才能進入獲利年度,以便充分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

  2、在企業的優惠期內固定資產的平均年限法優于加速折舊法,不能因企業獲得的資質盲目選用加速折舊法。

  (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環境保護和節能節水項目所得的納稅籌劃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和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八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二)項所稱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是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電力、水利等項目。

  企業從事前款規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和第八十八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三)項所稱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包括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項目的具體條件和范圍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

  企業從事前款規定的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規定可知:新辦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和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享受稅收優惠的開始時間為: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

  [籌劃技巧]

  1、選擇好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的時間。新辦企業減免稅優惠的幾個要素中,減免稅期限長度,時間長度是政策法規規定好的,基本沒有籌劃余地;減征比例或完全免稅也是政策法規規定好的,視企業達到相關條件的程度而定,有籌劃之處,而享受優惠的起止時間大可籌劃。因為一旦優惠期限開始,那么不管企業盈虧,優惠固定期限都得連續計算,不得更改。通常而言,企業在初創階段,投入比較大,虧損多盈利少,幾乎沒有應稅所得,如果急忙享受優惠政策,恐怕就白享優惠之名而無優惠之實。因此,什么時候取得第一筆收入,是企業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五十三條:“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規定可知:

  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如果開業時間是下半年,盡量延遲到第二年開始銷售,如此第二年才能完全享受稅收優惠!

  2、盡快取得有關資格證明或證書。企業的實際享受稅收優惠期限是否就是法定的優惠期限,取決于企業能否盡快取得相應資格。也就是說,取得資格要在享受優惠開始之前,如果優惠期限開始了,而相應的資格證書還沒拿到,那么只能在剩余期限享受優惠。

  這里要提醒納稅人的是,不同的資格證書由不同的管理部門審批發給。有關部門要對企業的情況一一審查核實,而且在認定過程中需要互相監督制約,防止舞弊,不是短時間內能辦成的。從企業提出申請,到最后取得證書,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算好時間提前量。

  從上可以看出:企業可根據新辦企業稅收優惠的開始時間不同選擇不同的納稅籌劃方法,減輕自身稅負的同時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七、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納稅籌

  (一)以獲取資金時間價值為目的進行稅收籌劃

  1、財產損失時應及時進行處置

  [法律依據]

  《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上述資產損失,應在按稅收規定實際確認或者實際發生的當年申報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因各類原因導致資產損失未能在發生當年準確計算并按期扣除的,經稅務機關批準后,可追補確認在損失發生的年度稅前扣除,并相應調整該資產損失發生年度的應納所得稅額。調整后計算的多繳稅額,應按照有關規定予以退稅,或者抵頂企業當期應納稅款。

  依照此條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存在財產損失時,應及時進行處置,就可以獲得較多的資金時間價值。

  2、申報財產損失宜提前,確認補償收益可在后

  [法律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第十一規定:“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已經扣除的資產損失,在以后納稅年度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時,其收回部分應當作為收入計入收回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按照此條款和上述第三條的規定,納稅人在發生財產損失時,雖然預計可能會在以后納稅期內收到賠償或者補償,但可能性較小時,可以先按照《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規定將有關財產損失進行稅前扣除,在實際收到賠償或者補償時再行確認為收入或者所得計算繳納所得稅,進而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

  (二)以減少企業納稅成本為目的進行稅收籌劃

  1、采用內部證據,節約鑒定成本

  [法律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第十三條規定:“企業對其扣除的各項資產損失,應當提供能夠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具有法定資質的專業機構的技術鑒定證明等。”

  《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按稅務管理方式可分為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和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后才能扣除的資產損失。

  《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 企業發生屬于由企業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應按照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資產損失的確認工作,并保留好有關資產會計核算資料和原始憑證及內部審批證明等證據,以備稅務機關日常檢查。

  企業按規定向稅務機關報送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申請時,均應提供能夠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 “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是指會計核算制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業,對各項資產發生毀損、報廢、盤虧、死亡、變質等內部證明或承擔責任的聲明,主要包括……”

  [籌劃技巧]

  對于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言,如果發生某些財產損失,即可以內部證據作為財產損失的認定證據,而無須再行提請有關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出具經濟鑒證證明。對企業來說,則可減少相當數額的鑒定費用,進而節約涉稅成本,獲得一定的稅收經濟收益。

  企業完全可以按照《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處理,即由本企業出具有關資產損失及評估報告、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資產盤點表、相關經濟行為的業務合同、企業內部核批文件及有關情況說明,同時向稅務機關出具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該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然后企業就可以完成財產損失報批的申請程序,而無須提請有關中介機構進行鑒定,如此也就可以節約納稅成本。

熱門閱讀
相關推薦
    沒有更多相關內容

產品推薦:

電話咨詢
售前咨詢電話

13391522356

在線咨詢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互聯網資質服務

qc
售后投訴
微信掃一掃

售后投訴客服

qc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欧美日韩一区 二区 三区 久久精品" | 国产高清露脸孕妇系列 |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武侠 欧美 另类 人妻 | 欧美黑人巨大 |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 嫩草影院免费观看 |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嫩模被啪的呻吟不断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按摩 |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 公交车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视频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看 |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 | 午夜香蕉成视频人网站 | 免费永久看黄神器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 人人爽人人 | 成人做爰视频WWW网站 | 欧美私人情侣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国产国语对白露脸正在播放 | 40熟妇日本japanese | 国产伦子系列沙发午睡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院 | 国产高清japanese在线播放e | 欧美人善z0zo性伦交高清 | 国产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 人妻熟女欲求不满在线 | 你懂得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 | 成人午夜爽A片免费视频 | 天堂网在线WWW | 小箩莉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