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代表中小企業發展方向,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對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全社會創新創業、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建設汕頭創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推動汕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近階段來,汕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六穩”“六保”中“保市場主體”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市場主體健康有序發展。但與珠三角、江蘇的先進城市相比,在發展速度、經濟總量、企業規模、科技含量、外向度等存在較大的差距,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市科技型民營企業集中于汕頭國家級高新區內,市域其他工業區內數量極少,個別工業區數量為零;主業不突出,龍頭骨干型企業少;產業結構不合理,多是傳統產業,產業層次整體偏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較少。
(二)融資能力不足。科技型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其貸款難的原因是金融機構不敢隨意向其提供貸款。更為不利的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渠道獲取資金更是難上加難,因其一般不能滿足主板市場的上市條件,多數不能上新三、新四板直接融資。
(三)科技資源儲備不足。到2018年底,我市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443家,占我市民營企業比重僅為0.13%。同時,一些起到先導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如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部分專業的高級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相對短缺,高層次科研人才和技術工人缺乏。
(四)企業自主創新機制尚不健全。多數科技型民營企業研發中心的技術力量、經費投入、科研設備等研發要素主要投向生產一線的適應性研究,自主創新能力跟不上發展要求。2019年全市科技創新經費投入占GDP比重僅有0.82%,與全省2.62%的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同時,對現有技術改造、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局限于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行業間的科技合作、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協作攻關少,內源性、原創性、集成性創新不多。
二、推動汕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途徑
當前,汕頭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一個重要載體。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切實推動其更好發展,應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加強政策扶持,解決科技型企業資金瓶頸
1、落實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稅收減免政策,爭取國家、省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扶持。引導“互聯網+”企業申報中央、省專項扶持資金,統籌省市兩級技術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產業發展、科技專項、中小企業專項等資金。
2、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對科技型民營企業的激勵獎勵力度,對企業每年稅收增長部分,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獎勵。對企業創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發機構,實行一定獎勵。
3、發揮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引導作用。可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和引導作用,開展電子信息技術創新、新材料技術的研發和利用、新能源及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利用、資源與環境技術的研發和利用、生物與新醫藥技術的研發和高技術服務業的研發和利用。
4、完善投保貸融資服務體系。要利用“新三板”“科創板”和“北交所”,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型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特別是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的轉讓和定位于為省內企業融資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
(二)建立金融支持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1、設立專門扶植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的公立市級政策性銀行,由其承擔向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中長期與短期信貸的任務,且利率較低。或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發展銀行,以拓寬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2、設立專項基金。通過財政撥款、抵稅、免稅等法律制度接受企業及其他社會成員捐贈等方式設立扶植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基金。探索建立由政府提供資金,成立半官方的投資基金和投資公司,利用政府基金引導社會資金,促進創業風險投資及金融資本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聚集。
3、設立以市級財政資金為主干的信用擔保機構,為科技型民營企業的信貸活動提供擔保。或專門設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擔保機構,針對當前民間資本活躍的情況,吸納社會資本進入擔保機構,幫助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的問題。
4、將政府撥改投部分資金成立中小微企業增信資金池,同時引入擔保、保險,在銀行和增信資金池之間做好壞賬損失的承擔比例協議后,用政府增信資金撬動銀行信貸資金。
(三)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高新技術及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
1、建議由市政府牽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技工院校與科技型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聯合開發項目、共同培養人才。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中根據產業鏈需要,大力吸納科技型企業參與,通過科技特派員、創業導師等方式組織科技人員幫助科技型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2、推進科技中介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由市政府牽頭,實施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產業集群、服務基層科技專項行動。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專門的成果轉化機構,推進各類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社會化和網絡化發展,鼓勵科技中介機構開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服務。
3、推動科技型企業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由市政府牽頭,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類財政性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企業轉移。結合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動擁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員自主創業,創辦科技型企業。
(四)整合壯大創新產業鏈,引導科技型企業集群發展
1、發揮科技園區和基地的集聚作用,促進科技型企業集群發展。可在汕頭國家高新區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工作,通過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項目實施,吸引科技型中小企業按專業特色、產業鏈關系向規劃中的特定產業園區集聚,培育集群品牌。
2、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科技型企業集群發展。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布局,把政府的專項資金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傾斜,并構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提供服務。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結合區域優勢、產業基礎等條件形成支撐與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企業集群。
(五)加強行業協會領導,進行優勢互補
行業協會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各項專題會議,召集感興趣的企業進行技術研討,集各企業之力解決難題,共享資源,共圖發展,避免各自為政,資源浪費。
結束語
近幾年,我市傳統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因環保、能耗大、新冠疫情等問題關停了一批。去年由于煤價急劇上漲,發電成本居高不下,各地區都出現用電荒,導致傳統制造業企業產品成本急劇上升。目前雖然制衣、配電、制袋機生產等行業在全國仍算領先,但無龍頭企業進行行業整合,形成集群效應。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勢必將帶動汕頭傳統制造業企業進行科技轉型,從加工傳統工業產品向生產附加值高的科技產品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