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起,北京市開始施行《北京市電子商務領域專利侵權糾紛快速處理規程(試行)》(下稱《規程》)。這是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針對電商專利侵權多、維權周期長等問題實施的新舉措。《規程》施行以后,北京市電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結案時間有望壓縮到45天以內。
“北京作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匯聚了京東、國美在線、當當網等多家大型電商平臺企業。”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楊東起介紹,近年來,電子商務市場逐步趨于成熟,帶動了快遞業、支付平臺、第三方購物平臺的發展和壯大,極大地推動了北京市經濟社會的智能化轉型和消費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但應注意的是,電商領域在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管理手段、預期效果等方面還不完善。
與傳統領域專利侵權糾紛不同的是,電子商務領域的專利侵權糾紛存在侵權成本低、群體性侵權案件多等特點,再加上部分“爆款”商品生命周期短,生產商普遍為中小型企業,缺少維權經驗等,商品一旦被侵權或陷入長時間的侵權糾紛,很可能血本無歸。
“制定《規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預防侵權、快速化解糾紛。從這一目標出發,《規程》完善了電子商務領域專利侵權糾紛的快速處理機制和流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知識產權保護職責,維護正常網絡市場秩序。”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巡視員周立權介紹,《規程》以程序節約與便利當事人為原則,規定了電商平臺與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程序對接關系,將涉及電商領域專利侵權投訴的前期投訴、答辯、證據交換均放在電商平臺完成,平臺經營者認為案件復雜的,可在征求投訴方和被投訴方書面同意后,將案件移交至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進行快速處理,省去了投訴人重復提交材料的麻煩。
處理流程的優化將使電商侵權案件結案時間大大縮短。“《規程》將原先口頭審理為主的程序轉為書面審理為主,使審理更加便捷高效。以往的案件要求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結案,復雜案件延期不超過1個月,現在,立案之日起45天內就可以作出處理決定,案件復雜需要延期的,最多不超過15天,足足減少了一半時間。如果雙方選擇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5個工作日內便可以結案。”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保護處處長張飛虎介紹。
“《規程》提升了電商專利侵權糾紛的處理效率,保護了電商領域的專利權人利益,具有很高的急需性、實用性和創新性,期待能夠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要預防和化解電商知識產權糾紛,不能忽視電商平臺這個“守門員”的作用,作為電商的直接利益關系者,平臺不應僅僅考慮自身利益,更應立足于平臺長遠的發展,立足于優化電商生態環境的高度,履行電子商務法和《規程》規定的義務,實現平臺、電商、生產商、知識產權所有者和消費者五方共贏的良好局面。(趙俊翔|中國知識產權報)